手机版 | 网站导航
观察家网 旅游 >

云南文旅行业迎利好 18条举措助发展

中国青年报 | 2020-06-09 11:08:01

“青山绿水、重归自然”如何成为重振消费经济的重要抓手?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云南最近出台举措,“想方设法让文旅企业稳下来、活下去”。

---------------

近日,《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措施》)发布,引起强烈反响,被认为是重振云南旅游业的“及时雨”。

“信心比黄金更重要。”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、云南省政协委员郝淑美说。在不久前召开的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上,云南旅游业成为政协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注意到,有关扶持旅游行业的建议和提案达到17份。

值得关注的是,5月1日至5日,云南累计接待游客996.62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78.58亿元,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66.8%和68.6%。

“全省旅游市场恢复超过预期。”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炯说。

最大困难是跨省游的恢复

“5月、6月是泰国最佳割胶季节,受疫情影响,泰国没有游客,库房堆积了大量床垫,现低价赔钱出售,1万元左右的床垫降至3870元。”导游冯坤在朋友圈上写道。往年这个时候,正是他带着大批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游玩的时候,而今年,他只能在微信朋友圈推荐泰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法国的床垫、护肤品、衣服等中国游客喜欢购买的商品。

今年2月,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冯坤和他的同事10余人,自费从国外购买了口罩、手套等医用物资,捐赠给昆明的4家医疗机构。忙碌的募捐活动之后,平静的宅家生活让冯坤越来越感到不安,“导游无团可带就没有收入”,冯坤说,还房贷和供孩子上学,让他感到压力很大,目前只能通过海外代购来度过这段困难时期。

据云南省旅游行业协会测算,对比2019年同期,由于基础量客源和增量客源的损失、企业停摆期间的固定成本,以及应对疫情的各项支出,2020年一季度云南旅游行业直接损失将在500亿元以上。

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资料显示,受疫情影响,一季度,云南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和各项旅游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,文旅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。

尽管“五一”小长假云南旅游业开始复苏,但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大多从过去的热门景区变为了周边游、采摘基地游、生态农庄游、公园游等,且大部分为自驾出游。

“和云南一样,目前全国旅游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压力都是一样的。”云南美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涛说,现在各地多数开展的是“省内人游省内”的业务,跨省游、出境游,机票+酒店业务等都有待恢复。云南一些旅行社采取轮岗值班制复工,极少数旅行社虽然大部分员工复工,但复工后也仅仅以业务培训和开发调研省内旅游资源为主。实际业务并不多,大多为周边一日游、周末二日游及云南各地4-5天游。

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,云南全省恢复营业的星级饭店454家,占总数的74.4%;恢复省域内经营活动的旅行社382家,占总数的36.5%。

“目前对旅游业来说,最大的困难就是跨省游的恢复时间不确定。”汪涛说。

不会出现井喷现象

“旅游业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行业,也是一个有极强韧性的行业”。尽管“五一”小长假,云南旅游呈现出复苏回暖迹象,但在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朱伯威看来,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以后,云南旅游市场“不会出现井喷现象,游客不会蜂拥而至”。

他分析说,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和“非典”一样,给旅游业带来了灾难性打击。但不同的是,2003年,全国GDP总量是13万亿元,当时的经济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和消费初始期,旅游方式较为单一,“非典”结束后,被压抑的消费欲望释放,中国旅游市场回弹,旅行社出现了井喷现象。

而2019年全国的GDP总量达到100万亿元,旅游业收入基数大,所受到的损失也因疫情而增大。同时,中国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,大数据经济和智慧产业正颠覆传统的经济模式,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高科技的发展,带来了人们出行的便捷,传统、单一的团队出游方式,开始变为团队小型化、私家化、消费方式碎片化;出行越来越普遍,消费更加理性化和个性化。

对此,孙炯也指出,云南的旅行社组织国内游客的占比逐年下降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旅游者逐渐离开云南旅游市场。“核心问题是我们没有新产品、新业态。”孙炯说,新产品、新业态供给不足,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缓慢;旅游景区收入高度依赖门票,景区寻找新盈利点的主动性、积极性不高,云南文旅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“阵痛期”。

“在疫情影响的重压之下,云南旅游更需要的是在复苏中觅新,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,推动旅游转型升级。” 孙炯说。

“真金白银”的18条

新出台的《若干措施》,将减免企业房租和税费、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和融资成本、加大银行的贷款贴息力度、支持设立文旅支行等,“想方设法让文旅企业稳下来、活下去”。

同时,实行政府指导价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,年内门票价格一律优惠50%。对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并通过“一部手机游云南”平台购票的,景区门票全免;对自驾游客予以油票补贴。

此外,还出台差别化用地政策,根据项目实际缩小建设用地报批范围。按照“建多少、转多少、供多少”的原则点状报批;依托独有的绿水青山资源,在全省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“半山酒店”,引导行业转型升级;同时支持高A级旅游景区创建。

“只有这些大项目落地,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化支撑才能体现出来。”孙炯说。

作为云南旅游界的资深人士,汪涛认为,“云南的18条措施,对文旅行业是一个利好消息,值得称道和支持。”

“云南旅游要转型升级,优质精品和国际奢牌酒店先行这个理念一直是我们提倡和倡导的。”汪涛说,最近,他们公司与西双版纳南糯茶山的南山隐山居、景洪的菩提帕莎精品民宿、澜沧县景迈山的柏联酒店等签订合作协议,让游客在云南的绿水青山享受康旅融合的旅行生活。

“其实旅行社一直都在不停地开发新产品、新业务,这是一个行业自身的市场本能。”汪涛认为,作为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,在灾难面前是被动的。扶持旅游业转型升级,要重视旅行社的作用,给予关爱和扶持。

朱伯威亦认为,“疫情之后,云南旅游市场有望在全国率先崛起”,“旅行社的作用不可忽视”。他分析说,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,云南对国内外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;多年来,云南作为旅游地接市场,地接的流程更加精细,吃住行游配置更加合理,不同区域游客的不同消费习惯更加细分。云南这十几年旅游总收入的增长率超过了云南GDP的增长率。

“区域性的旅游经济发展离不开客源,旅行社是专业获取客源的企业,旅行社在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替代的。”朱伯威说,“组织客源将成为云南旅游业疫情后全面复苏的火车头。”

云南省政协委员曾玉也认为,“要把青山绿水、重归自然作为重振消费经济的重要抓手”。他建议要鼓励旅行社组团,鼓励大型批发商、旅行社牵头早日重启出入境旅游市场;各地文化旅游与人社部门为旅行社等中小旅游企业提供3-6个月的员工培训补贴,帮助企业在危机期间练好“内功”,为行业复苏积蓄力量。

“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业。安全是旅游业的第一原则。旅行社是对人员流动性管理最好的机构之一,是旅游业振兴的最大优势。”汪涛说。

  • 标签:云南,18条,旅游

媒体焦点